(参与网2017年8月1日讯)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汪岷先生和锺山先生追思刘晓波,尤其谈及对刘晓波的精神遗产当下民运发展的现实意义。 锺山:请让我为读者一句话介绍一下劉曉波,他是吉林長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文學評論家、人權運動家、《零八憲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三百年殖民地」論提出者、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2017年7月13日(61歲)去世与沈阳某医院。现在请汪岷先生谈谈。 汪岷:我是中国民主党全国联合总部主席和前[中国之春]杂志社社长就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刘晓波的逝世发表谈话。我十分震惊的听到了刘晓波先生在中国内地去世。 刘晓波先生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前,回国之前在纽约[中国之春]杂志社总部曾经工作过几个月。他虽是临时编辑,却负责连续两到三期的杂志社的全面工作,我当时是他的同事,和他相处了几个月,对他的勇气,感召力和献身精神十分地敬佩,当时在中国资深杂志社工作的几个月里面,我看到的刘晓波先生是一个和平,善良,理性,勇敢的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之春]杂志社工作期间,刘晓波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身体力行,永不言退,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召着我们整个资深编辑部和中国民联总部的所有工作人员。他在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里面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身体力壮毫无疾病。 当1989年天安门广场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之春]编辑部以后,他马上所有的领导人表示,我们不能在海外坐视不管学生运动,我们必须投身回去。 当时[联合报]的创始人王惕吾先生(中华民国總統府警衛大隊上校,前中國國民黨中常委) 委托驻纽约的记者来到编辑部,带着回北京的飞机票告诉我们所有的同仁:我们所有人谁愿意回去参与这个运动,现在飞机票就摆在面前。在我们这群人里面,刘晓波是第一个而且是唯一一个勇于承担这个责任的。他说我愿意马上回去投身到这场运动中,而不是在海外坐而论道,我要起而行之。他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所有同仁,我们送他上飞机。一直以来,我们所有海外的人都非常关心他,因为他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然后参加了这个运动,参加了绝食参与到广场屠杀之夜,然后被捕,我们对他的勇气十分敬佩。 当他几年后被释放仍坚持不懈地参与民主运动,我当时参与[中国之春]杂志社的工作,担任了社长的职务。我们杂志社由张伟国先生和他联系投稿,写稿,由我和陈汉中先生负责他的稿费。我深深知道他坚持留在中国参与民主运动的勇气...